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十大亮点
感谢信
2022年,是挑战严峻、攻坚克难、成效显着的一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从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城市更新、注重生态优先、加强统筹管理、建设智慧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服务民生、加强法治建设、突出政治统领等十个方面,积极争创全国卓越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此,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关心和大力支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的“城市更新攻坚年”。我局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汉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规划引领,服务城市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完成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按程序上报。开展《武汉新城总体规划》编制,通过省委专题会审查。推进区、乡级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地下空间、公共停车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开展高铁武汉西站、天河站、长江新区站规划编制。完成《武汉长江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开展骨架路网等重点专项规划和江湾中心等组团控规及城市设计。积极谋划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规划建设,开展《武汉市城市规划及武鄂黄黄交通规划优化》并经省委专题会审议通过,配合完成《武鄂黄黄规划建设基本要求》《武鄂黄黄轨道交通规划建议》。完成《武汉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向省委主要领导汇报获充分肯定。制订并组织落实《武汉市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上图:武鄂自然资源和规划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下左:武汉西站
下中:长江新区站
下右:天河机场
二、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充分保障项目需求,在2035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落实了武汉新城、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武汉航空城等省、市重大战略项目和全市“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为我市长远发展留足空间。积极向上争取,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从原2432调减至2072.8平方公里,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全市获批建设用地2473公顷,全年完成土地收入超1000亿元。打造政策“工具包”,印发《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助力稳增长实施方案》,提出稳经济20条措施。坚持亩产论英雄,优化产业用地供给,完成我市首宗新型工业用地(M0)挂牌出让,探索推广点状用地,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问题。
上图:汉正街中央服务区
中左、中右:长江新区世界级人文水镇
下左:长江新区起步区
下右:临空港文化中心
三、实施城市更新,助力城市功能和品质“双提升”
全面开展两江四岸品质提升行动,出台了《滨水临山地区规划管理规定》《建筑管理审批指导意见》《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等政策文件,严格建筑高度、房屋密度、城市色彩等要素管控。推进“见微知城精致武汉”行动,公开征集30余个公共建筑方案,提升城市“颜值”。拟定全市重点功能区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二七滨江、三阳设计之都、中法半岛小镇、武昌湾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建立城市更新三级规划体系,谋划近20片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重点片区,拟订三阳设计之都城市更新共同缔造示范区实施方案。完成硚口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为全市实施区级城市更新提供了样板。出台加强全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的意见,试行“留改”类储备项目保留建筑不动产登记工作。
上图:三阳设计之都
下左:武昌湾鸟瞰图
下右:中华路阳台
四、注重生态优先,推进自然资源全域统一管理
严守耕地红线,首次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指标纳入区级考核。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标准体系,推进水流、湿地、自然保护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武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推动生态修复由“单点突破”向“系统推进”。积极推进乌龙泉矿到期关闭;以江夏灵山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为试点,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实施新路径。11月25日,《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是全国首个省会城市地质立法。
江夏三山森林公园
五、加强统筹管理,创新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
出台《加强全市规划统筹管理的实施意见》。修订《武汉市规划委员会章程》,出台促进规划设计市场开放的措施。推行重点功能区总设计师、重要建筑挂牌建筑师、社区和乡村责任规划师“三师”制度,建立“为武汉而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共创平台。开展村庄规划—设计—实施—治理一体化试点,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水平。推进局属规划编制研究类事业单位改革,重新组建市规划院(市交通院)、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和市规划编审中心。
上图: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挂牌仪式
下左:武汉市微型公共空间高校工作坊交流日活动
下右:两江四岸
六、建设智慧城市,强化自然资源基础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和应用水平,形成数字孪生城市的空间数据库,构建全要素多层次的自然资源和规划评估体系,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武汉智慧”。新型基础测绘、不动产登记规范化标准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稳步推进。
左上:周大福金融中心
左下:华中生态城
右图:泰康金融中心
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创造性建立“承诺可开工”审批服务制度,支持“多证同发”,全面推行新增工业“标准地”出让,实现“多测合一”全域改革落地。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审批“大集中”,开展重大项目包保服务,推进智能审批辅助工具研发和应用。全市共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筑4629万平方米、道路244.5公里、管线603.9公里。信用体系工作案例连续两年获评省信用办全省优秀。
上图:武汉市首个“承诺可开工”项目顺利开工
下左:碧波宾馆
下中:湖光序曲酒店
下右:中信泰富
八、切实服务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再上新台阶,上线事项由33个增至70个。在全省率先出台《居住权登记操作规范》,获央视报道。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登记工作,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提速70%。常态化开展“不动产登记服务进社区”活动,获《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报道。优化“交房即可办证”;推进非住宅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建成“自然资源和规划信访一张图”,上线运行“网上信访大厅”,公开500余条信访热点问题,提升群众工作质效。
上左:儿童参与社区更新成长营活动
上右:规划进社区活动
下图:责任规划师创造营活动
九、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执法监察长效机制
出台《武汉市被征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推动《武汉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及房屋补偿安置办法》立法。完善智慧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扎实推进土地例行督察、耕地保护督察整改,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工作。
上图:东湖绿道
下左:耕新
下右:戴家湖生态公园
十、突出政治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开展“‘四抓四促’提效能、全力以赴续精彩”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等活动,获市总工会职工宣讲比赛一等奖。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谋划实施一批“共同缔造”实事项目。制订驻村帮扶“十件实事”,我局乡村振兴工作获自然资源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开展营商环境作风问题“五清”行动,推动形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上图:七一宣誓
下图: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回首2022
展望2023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