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我市将迎来出梅和持续高温天气,平均气温29~30℃,也将进入防汛工作“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各类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加强防范极端天气。据气象部门分析,7月份,我市平均气温29~30℃,较常年同期偏高0.5~1℃;降水量100~13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3~5成;预计我市7月中旬后期出梅,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主要过程可能出现在7月上旬前期、中旬中期和下旬末期,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总体来看,武汉降水偏少气温偏高,7月中旬到下旬出现高温干旱的可能性较大,需提前做好高温防御准备。请各区、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向辖区或行业领域传播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确保到户、到岗、到人。盛夏期正值秋收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旺盛期,各区、各相关部门要做好水资源调度和抗旱准备,减轻阶段性高温干旱对生产生活及生态涵养不利影响。
先涝后旱、旱涝同期、旱涝急转情况可能出现。根据水文资料分析,6月份长江汉口站最高水位为24.96米,最低水位23.35米,水位变幅1.61米,月平均水位较历年偏高2.99米。汉江最高水位24.86米,最低水位23.31米,水位变幅1.79米,月平均水位较历年偏高1.55米。据气象、水文、水务等部门综合研判,一方面,预计7月上旬局部强对流天气频发,需高度重视局部强降水引起的城市内涝,做好水库、中小河流防汛,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另一方面,预计7月中下旬我市将出现阶段性高温晴热天气,可能出现全域性夏伏旱灾害,尤其黄陂、新洲北部山区丘陵地带出现干旱风险可能性较大,各区各部门要做好抗旱应对准备,做好取水保水工作。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6月份,全市登记在册的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状态总体稳定,未出现失稳破坏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且全市无新增地质灾害发生。7月,受降雨影响,各行各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活动集中且强度大,我市地质灾害风险较6月份明显增加。同时,受长江水位变幅影响,全市地下水位将产生一定波动,对斜坡类地质灾害和岩溶地面塌陷产生影响。各区、自然资源等部门和各工程建设、施工等单位,要持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开展日常巡查监测、工程治理等相关防治措施,防范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灾害,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工作。
做好农业防涝抗旱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据农业农村部门研判,7月上旬,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容易造成田间地头渍害、农作物倒伏、瓜果掉落等。7月中旬到下旬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农业生产需提前做好高温防御准备。综合分析气候、苗情等因素,预计纹枯病在早稻、早插中稻上中等偏重流行;稻瘟病在早、中稻易感品种上中等流行,局部穗瘟有偏重流行的风险;贪夜蛾对正值苗期的夏玉米将造成严重危害。各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应对,指导对大田作物抢排积水,疏通沟渠,清淤减渍。涝渍过后,要抢晴抓田管,及时扶苗洗苗,并看苗追肥,促弱转壮。针对纹枯病、稻瘟病和贪夜蛾,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防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害损失,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切实做好梅雨季节粮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其他灾害风险防范。要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当前梅雨期的降雨,加重了林区湿气,植被含水量高,不易燃烧。经预测,在正常情况下,7月份全市森林火险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概率较低,但相较6月份森林防火任务会有所加重,一是梅雨期多发的雷电和闪击易诱发森林火灾;二是盛夏季持续高温会在局部推高森林火险等级。各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持续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加强防火巡护和重点盯守,切实防范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