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安全生产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我市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攻坚阶段,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安全生产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一)“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态势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区(开发区、功能区)、各部门和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市安全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态势,主要表现为:
1、“十二五”时期各项安全生产目标全面实现。2015年,我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38,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42,实现了《武汉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以内、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道路交通、消防、水上交通、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指标也都在规划目标范围内。
2、事故死亡总数逐年下降,安全生产部分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类事故死亡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数总体上逐年递减,从2010年的446人减少到2015年的417人,下降6.5%。2015年,我市各类事故死亡总数和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情况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位居前列。
3、安全生产主要相对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至2015年,我市亿元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为0.07、0.06、0.049、0.043、0.038,好于全国0.173、0.142、0.124、0.109、0.098,全省0.137、0.104、0.095、0.081、0.071的水平;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为1.63、1.58、1.51、1.25、1.42,总体好于全国1.88、1.64、1.52、1.41、1.071,全省2.1、1.88、1.61、1.34、1.04的水平。
4、重点行业和领域死亡事故得到较好控制。我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2015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3人,与2010年相比,下降6.03%;2011年至2015年,地方水上交通监管水域内死亡1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连续4年控制在10人以内;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稳中有降;非煤矿山领域连续6年、烟花爆竹经营领域连续13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危险化学品领域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未发生有影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态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仍很严峻,反映出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够。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够健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及时、不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不细致、不全面,隐患整改不彻底、不到位;一些中小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突出,存在领导无安全意识、管理无机构人员、从业人员无劳动保护、设备无资金投入、岗位无操作规程等“五无”现象,安全生产“上热下冷,政热企冷”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安全素质不高。不少一线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比较突出,习惯性违章没有得到彻底纠正。社会性安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广大社会公众的识险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安全生产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较低,一些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本质安全度不高。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行业自律有待加强。
4、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市、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与其他同类城市比较相对滞后,街(乡镇)、园区等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部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管力量难以满足实际监管需要,使得安全监管难以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还存在盲区和死角,安全监管执法装备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型城市试点、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在武汉叠加,武汉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对安全生产工作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机遇
1、“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等方面更加注重考虑安全因素,更加注重协调处理好保障安全与促进发展、提高效益间的关系,使得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武汉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创造了有力条件。“十三五”时期,武汉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汽车、冶金、化工等现有支柱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发展速度换挡趋稳,对压缩控制安全风险和事故非常有利;另一方面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大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将退出市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将从源头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3、全社会关注安全的程度越来越高,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大推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自身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挑战
1、“十三五”时期,武汉仍将处于事故易发期。“十三五”时期,武汉坚持工业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万亿倍增计划和“武汉制造2025”,将初步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一时期,武汉将从工业化进程的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开工投产,从安全生产规律特点来看,这一时期仍处于事故“易发期”,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2、武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十三五”期间,武汉全力打造“三个升级版”,经济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将继续保持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三旧”改造全面完成,滨江商务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将建成,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将达到400公里,形成12方向“米”字型高铁中心,成为全国内陆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2亿吨,建成环射成网、循环连通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在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大改造、大搬迁的工程会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会越来越多,特种设备、地下管网会越来越多,事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安全生产工作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3、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武汉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企业经营困难有增无减,资金紧张问题仍然较突出。不少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会减少安全投入、推迟安全技术升级改造,加大了安全风险,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
4、中小微企业大量成长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考验。“十三五”时期,武汉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民营经济,大力实施“创谷计划”和“城市合伙人”计划,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市级权力事项和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必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新的创新园区和小微企业将大量涌现,使得安全监管领域和对象不断扩大,情况更加复杂多变,“想不到的问题”也会更多,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课题。
5、城镇化带来的人员快速流动增加了安全生产工作难度。“十三五”时期,武汉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固化“1+6”空间格局,到2020年,武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84%,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建筑施工等行业,不少人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安全生产教育矛盾更加突出。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核心,以安全生产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法治,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科技和宣传教育水平,强化风险防控,防范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为武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发展原则
1、预防为主,创新发展。坚持预防防范在先,把创新贯穿于安全生产工作中,遵循客观规律,谋求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革新,防患于未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发生。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将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核,促使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3、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把人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放在首位,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标准,依法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坚决淘汰影响安全的设备、工艺、材料。
4、固本强基,开放发展。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加强安全监管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内外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方法。
5、综合治理,共享发展。完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采取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使人民群众平安健康的享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稳步下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65以内,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杜绝特别重大事故,杜绝特别重大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2、重点行业和领域控制目标
(1)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1.8以内;
(2)火灾年度伤亡人数控制在本地区常住人口总数的百万分之三以内;
(3)地方交通海事部门监管的通航水域内船舶每万总吨死亡率控制在0.5以内;
(4)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5以内。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建立安全生产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1、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推动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以企业主体责任“五落实五到位”为核心,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投入、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危害防控、基础管理、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等方面确保责任和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强化“隐患就是事故”观念,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标准,加强事故风险防控,依法依规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升企业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2、落实党委政府责任。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和“首位”要求,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五级五覆盖”。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把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分值权重,将安全生产考核与精神文明、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专项考核有机结合;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纪律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3、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厘清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并在其“三定”方案中予以明确,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对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负直接责任,建立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告,加强本行业(领域)内安全监管,强化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4、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依法依规界定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划清职责界线,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专项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的综合监管职责,运用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目标考核、事故查处等手段,督促本级相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5、推进安全生产共治机制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发挥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培育和第三方机构(中介机构)规范化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安全专家等社会化服务力量广泛参与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研究制定、决策咨询、宣教培训、技术改造、隐患排查、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和检验检测等活动。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和隐患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举报企业非法违法行为。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动社会保险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工作,建立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相统一的公共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教育的法定义务,发挥新媒体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式
1、打造“互联网+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推进互联网创新技术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结合武汉市“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11711”行动计划,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运用地球空间信息、大数据、智能传感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覆盖全市重点区域和部位,实现安全生产远程监控、实时追踪、预测预警、舆情分析、规律挖掘和互联互通等功能,发挥信息化在保安全、防风险上的重要作用。
2、实现“两化”体系全覆盖。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监管全覆盖。加强平台建设,规划期内完成各级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两化”平台建设。强化体系建设结果运用,落实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制度,监管部门按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实行分级分类、闭环管理。
3、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全覆盖。以农村、社区为重点,将安全生产植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在全市建立涵盖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的安全生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同时和市社会服务与管理网格化系统、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安全监管区域全覆盖、监管企业全覆盖,推动隐患联防、问题联治。
4、建设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档案,建设全市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平台,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即时检索查询。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守信激励制度、失信惩戒制度等安全生产诚信制度,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情况实施分类监管,对认定为失信的企业,根据其失信等级,纳入本级重点监管对象,落实联合惩戒措施,在经营、投融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进出口、出入境、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5、深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承接、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继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要求,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参与“市民之家”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并联审批制度,加强事前协调联络和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安全生产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
(三)提高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
1、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大力发展安全保障性较高的产业,在招商引资、项目规划环节严把安全审查关,防止从源头上产生隐患。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坚持高危行业安全准入“六个严禁”:严禁在规划的化工区外新设立危化生产储存企业,严禁设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严禁在禁放区域内设立烟花爆竹批发零售企业,严禁在禁采区内开山采石,严禁新增采石企业,严禁没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建筑企业在市内承包工程。
2、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
(1)道路交通:加强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客运站场的监管,严把运输经营和客运驾驶人准入关,严厉查处非法营运车辆,重点加强长途客车、旅游客运、危险化学品及校车安全管理和监控;全面组织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隐患治理;严格路面管控,整治道路通行秩序,集中力量严查“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假牌、套牌、酒驾、醉驾、违法占用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车道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2)水上交通:深入推进“平安船舶、港站、渡口”建设,加强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开展以东湖、木兰湖等风景旅游区为重点的水上旅游客运安全检查和汉江武汉段水上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强化重点水域的现场安全监管。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完成重点渡船北斗监控系统安装工作,提高渡口渡船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3)城市轨道交通:加强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安全监管,严格执行轨道交通新线试运营条件评估和运营线路安全评价制度,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对故障频率较高、影响运营较多的信号、供电、车辆、线路等部位和电扶梯、电梯、吊车等设备进行重点排查整治,加强车站、指挥中心等运营重点部位的“三品”查堵,开展轨道交通领域危险源辨识、分级、监控工作,修订和完善各类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按计划组织预案演练,提高事故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处置能力。
(4)特种设备: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法制建设,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综合治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开展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重点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
(5)消防: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高层地下建筑、“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城中村”、城区老旧民房火灾隐患,严格督促重大火灾隐患按期整改销案,加快消防站点建设和消防实战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加强处置地铁、隧道、超高层、石油化工等特殊场所事故所需的消防装备配备。
(6)建筑施工:针对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脚手架和模板支撑、建筑起重机械等事故多发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开展地铁、市政工程、隧道、公路等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无资质施工、超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行为,整治不按专项设计方案施工、无相应资质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等问题。
(7)危险化学品: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环节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推行“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相对集中布局、安全合理选址,推进非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工程,实现进园入区发展,建设全市综合型化工仓储物流基地,实现全市危险化学品集中储存。对易制毒、易制爆物品采用信息化手段,实行全封闭管理。
(8)非煤矿山:加大矿山整顿关闭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实施非煤矿山安全等级分类监管,开展非煤矿山“专家会诊”隐患排查,加强非煤矿山基础建设,严格执行工艺和设备更新、尾矿库在线监测等措施,严格防范自然灾害引发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
(9)烟花爆竹:适应中心城区和部分新城区烟花爆竹“限改禁”工作,严格管控中心城区“限改禁”区域;加强新城区经营、运输、燃放等环节安全管理和监督,重点整治烟花爆竹储存企业防爆、防火、防雷、防静电不达标和烟花爆竹零售门店下店上宅、前店后宅、集中连片经营等问题。严管严罚非法违法生产、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的行为。
(10)地下管网:完善全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和隐患排查,建立武汉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重点打击盲目施工、乱挖乱钻、违法占压等破坏损害地下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行为,整治管道周边安全距离不足、违规交叉穿越及管道超期未检等问题。
(11)城市燃气:严厉查处无《燃气经营许可证》经营瓶装液化气行为,取缔非法供气的“黑气点”;加大对液化气超期气瓶和非自有钢瓶充装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液化气储配站、供气站点的安全监管,推进视频监控和燃气泄漏监测系统的应用。
(12)民用爆炸物品:强化民用爆炸物品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管控,严查民爆仓库超量储存问题,健全视频监控等安全技防措施,加强出入库安全监控和运输车辆管理,准确掌握民爆物品数量和流向,对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闭环”处置。
(13)粉尘涉爆:重点打击违规使用可燃性彩色粉尘行为,整治粉尘作业场所违反规定和除尘系统未采用泄爆措施、粉尘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14)有限空间:严格建立和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严禁不审批开展作业。加强对可能逸出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清淤、清污、维修作业的整治,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相应防护措施,确保作业现场有持续稳定的机械通风,并配备空气呼吸器等个体防护装备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等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装备。
(15)涉氨制冷:重点整治企业存在两类重大事故隐患(即存在作业场所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作业间内两类重大隐患)情况,严防整改不到位或整改后又反弹。
(16)金属冶炼:着力整治和消除冶金企业煤气和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隐患,重点检查冶金企业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冶金企业煤气防护站设置、煤气作业审批制度落实、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场所安全技术保障措施落实、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管理等方面情况,确保冶金企业安全生产。
3、防范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建立城市运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预警机制,对轨道交通、重大活动区域、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旅游景区、车站广场、地下空间等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向公众发布安全警示。强化管理使用单位超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燃气设施、地下管道等监测监控,全面排查治理老旧建筑、玻璃幕墙、渣土堆场、城市内涝等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
1、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制度。紧密结合《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地方性配套法规、规章建设,及时推动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特种设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管理等有关地方性法规的研究论证和制定、修订工作,建立完善以地方性法规为主线、相关规章为支撑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地方安全生产法制体系。
2、创新安全监管执法机制。改进监管执法方式,建立计划执法、暗查暗访、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执法工作机制,完善分级分类和事中事后监管执法办法,实行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一体化监管执法,加大现场技术抽检力度。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的联合执法机制,在查封、扣押、停电、停水、吊销执照、关闭取缔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工作协调,制定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等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安全生产案情通报机制。
3、开展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科学执法制度,强化严格规范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形成行政执法行为制度约束机制,建立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依法规范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评估执法效果,防止滥用职权。
4、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街道(乡镇)安全生产执法机制,实行执法重心下移,通过实行派驻执法、跨区域执法、委托执法和购买服务等,强化开发区、街(乡镇)、园区安全监管力量。开发区、功能区设立独立的安监机构,根据辖区面积、企业数量和监管任务等配备相应的监管人员和监管经费;一般街(乡镇)安监机构配备2—3名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较大、监管任务较重的街(乡镇)安监机构配备3—5名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很大、监管任务很重的街(乡镇)安监机构配备5名以上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工业园区、村(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应配备安全生产网格员或协管员。
5、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信息通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典型案例媒体曝光等制度和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流程。强化事故问责,从严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强化警示教育和社会监督。
(五)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1、完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课程、纳入“安全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等创建评定内容、纳入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农民工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纳入普法计划,建立完善涵盖校园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的全方位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月”、“道路交通安全周”、“119消防宣传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针对不同群体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共建共享活动。积极建设安全科普体验场馆、安全生产教育基地、主题公园等,开发安全体验项目,为社会公众提供更直观丰富的安全宣传教育体验,实现安全宣传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促进企业强化“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观念,依法落实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实施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健全安全培训档案。完善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培训和专业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效果。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在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3、构建全媒体、分众化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加大主流媒体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和宣传部门协同配合、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杂志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和警示教育。加大安全生产新媒体建设力度,加强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和手机报等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交互性、贴近性等特点,坚持同一内容多媒体生产、多渠道传播、多形态展现。发挥武汉市信息、动漫产业优势,推动安全宣教动漫作品、网络游戏产品开发,增强安全宣教感染力和受众面。
(六)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1、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建立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活动的工作机制和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按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规范职业病危害告知、设置警示标识、配备个体防护用品。依法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到2020年,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率达65%以上,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率分别达到95%以上,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75%以上。
2、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估体系。开展全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产生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总数及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享受职业病工伤保险待遇和救助等相关信息。建立全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控信息库,对职业病危害行业、区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3、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防治。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专业问诊”活动。实施“高危粉尘、化学毒物、噪声”专项治理,重点整治水泥建材、危险化学品生产、饲料加工、火力发电(燃煤)、陶瓷生产、耐火材料制造等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完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制度,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执法,杜绝特别重大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4、强化职业卫生监管和技术服务力量。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专业高效的职业卫生专业队伍,每10万名劳动力人口配备职业卫生监管人员20-30人,每10万名劳动力人口配备职业病医师2-3人,职业健康检查人员4-6人。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支持社会性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合理设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区域。加强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职业卫生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
(七)提高安全生产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处置能力
1、完善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体系。在《武汉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总体框架下,建设覆盖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体系。重点抓好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燃气设施、隧道工程等重点场所(部位)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编制和评审,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粉尘防爆和非煤矿山等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灾难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修订和报备;强化各类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衔接与联动,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备案管理,2017年内完成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规模以上企业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修订、评审和备案,建成安全生产事故灾难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预案数据库。
2、推进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队伍建设。深化危险化学品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专多能”的危险化学品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队伍;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运输、水上船舶、隧道桥梁、燃气、建筑施工和民用航空等重点行业建立专职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队伍,探索在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特区等高新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内组建专(兼)职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队伍;以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基地为载体,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资源储备,实现动态监控、统一调度和资源共享。通过购买服务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工作,提升区域性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能力。
3、提升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实战能力。开展面向基层、贴近实战的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演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演练,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高风险行业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演练。加强企业安全生产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培训和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生产安全险情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处置能力。建立专家技术咨询制度和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处置评估制度,规范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处置程序,突出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演练的科学性和实战性,提高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演练质量。
五、重点工程
(一)“互联网+安全生产”工程。研究制定我市安全生产大数据总体建设框架,推动已有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开展安全生产网络数据采集、分析,到2020年,基本建成“大数据、大支撑、大安全”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平台,以及纵向到各级安监机构,横向由各级安监部门到本级安委会成员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体系,有力支撑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监管业务。
该应用平台除具备隐患排查整改、宣教、举报、监管执法等综合功能外,还具有如下重点功能:一是危险物品安全监管。通过企业基础数据采集、进出货流向管理、重点部位(环节)监控、风险状态预警、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指导等功能,实现对危险物品的有效监管。二是职业卫生监管。通过信息数据动态采集、整合分析,为监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有效解决方案。三是生产安全事故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综合监管。覆盖16个区(开发区、功能区)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指挥中心,并延伸到高危行业和重点企业。实现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救援远程监控和指挥、事故预测预警、风险隐患监测防控、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值守和隐患投诉接处、移动执法终端连接等功能,提高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二)“两个全覆盖”工程。在全市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两化”(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监管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注册入网企业应进尽进,实现规上企业和高危企业全覆盖,全市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两化”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从2016年起,以农村、社区为重点,将安全生产植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在全市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监管区域全覆盖。通过实施“两个全覆盖”工程,掌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村、社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实现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全面整改、全面监管。
(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入园工程。优化化工产业布局,启动全市非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整治,综合运用城镇规划、行政许可、环境治理、安全风险防控、去产能化等措施,引导非化工园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园入区发展,保障我市城市公共安全。
(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全市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系统,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安全生产诚信“红黑名单”、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公示等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即时检索查询,及时披露安全生产领域有影响的事故处置、调查情况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五)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市级安全培训基地(安全教育科普基地),基地规划面积1000平米,配套建设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核基地,除为企业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安全培训外,还可免费为普通市民提供安全科普防灾教育。同时建设武汉市安全生产仿真互动体验馆(市民防灾馆),采用数字多媒体、仿真等多种高科技技术,综合运用多媒体演示、情景体验、动画视频、虚拟仿真、互动游戏等形式,通过让不同年龄、层面的市民参与各类安全教育体验,提升市民面对安全事故和灾害的综合处理能力,达到“一次体验、终身受用”的效果。
(六)“尘毒噪”三项重点危害治理工程。在全市非煤矿山、石材加工、冶金、建材、建筑装修、化工等存在高危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的重点企业,开展“尘毒噪”专项治理,组织专家、科研单位、专业机构开展“尘毒噪”治理方法研究,研发破解有效除尘、减噪、隔离化学毒物的新技术。督促引导全市存在“尘毒噪”的用人单位参与开展三项治理工程,建立职业健康和“尘毒噪”治理长效机制。
(七)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工程。依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开展市、区、街(乡镇)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及支撑机构基础设施与装备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健全标准化建设协调推进措施,到2020年,市、区、街(乡镇)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安监站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分别为100%、90%和70%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对推进安全生产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监测。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单位(企业)评先评优,以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都必须与安全生产挂钩。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把安全生产指标控制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党委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强力推动落实。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推行企业负责人责任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
(二)加大安全投入
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政府安全投入机制,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企业及全社会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落实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优惠政策,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长期以来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公益性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要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确保安全生产的投入。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基础性建设。
(三)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安全生产科技攻关计划,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工艺装备、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技术应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监控技术、事故救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新进展,构建安全发展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四)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估机制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规划的实施工作,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保障五年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围绕规划开展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将规划的各项要求进行分解细化,逐步落实到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具体工作中。针对规划实施情况,适时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