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现对规划内容解读如下:
一、发展基础
(一) “十三五”时期健康武汉建设持续发力
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夯实,连续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
(二)“十四五”时期武汉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机遇:
1.国家、省、市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系列要求,为健康武汉建设提出新思路;
2.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市上下形成了全面加强卫生健康工作、全面提升卫生健康保障能力的良好局面。
3.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加速渗透融合,为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了科技支撑。
挑战:
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
2.疫情防控持续承压。
3.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面临公共卫生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管理体系不完善、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待纵深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能力有待增强。
(三)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湖北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打造健康中国建设‘湖北样板’”,《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推进健康武汉建设进行了部署。《规划》是市政府确定的“十四五”时期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十四五”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健康优先。
2.目标导向,惟先务实。
3.均衡发展,全面提升。
4.改革创新,数字赋能。
三、总体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平疫结合、防治融合、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成机制顺畅、体系健全、职责明晰、运转高效、指挥有力的公共卫生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总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学高端人才、医学科技创新等重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努力打造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标杆城市、国家医疗服务高峰高地、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
(二)具体目标:
——居民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织密织牢。
——特色化医院建设和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医学科技创新和智慧化健康服务能力显着增强。
——健康产业迈上跨越式发展轨道。
(三)明确了4类27项指标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8方面推进47个具体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1.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提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公共卫生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管理体系,提升传染病、慢性病、精神卫生、职业卫生防控能力的工作思路。重点对2020年武汉疫情多点触发、红区管理、医学隔离、院感防控等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提炼和固化。
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多点触发和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市、区疾控机构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到2025年,建成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农村30分钟急救圈体系,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一体化。
2.全面推进健康武汉建设,奋力打造国家健康城市。
强调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加强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办好世界一流的大健康博览会,建设优质医疗服务聚集区,培育建设国际健康消费新城、打造健康旅游目的地,推动大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
推进环同济—协和国际医疗服务中心、武汉长江新区生命健康创新发展试验区、环儿童医院“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达到35%,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2%以下。
3.科学规划医疗资源布局,努力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明确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构建高质量整合性医疗服务体系和加快市区级医院特色化、增强血液供给效能、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思路,提出营造一流社会办医服务环境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便民惠民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工作要求。
填补杨春湖、南湖、汉口北等人口聚集区医疗卫生资源空白,配齐做强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等四大副城医疗卫生资源。到2025年,全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达到850公顷,建好1-2家国家医学中心,创建1-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省人民医院重离子诊疗中心建设,皮肤、烧伤、儿科、传染病、心外科、肛肠疾病6个领域建成特色化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心血管、骨科、肺结核、中医药、精神医学、老年医学、神经外科等7个领域达到华中先进水平;康复医学、脑血管病、医养结合、肝病等4个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4.大力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充分传承中医药独特优势
提出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彰显中医药疾病治疗特色、发挥中医药预防和康复优势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发展方向。
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支持叶开泰中药文化园区、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和中医药文化宣教科普基地等建设。到2025年,努力建成5-10个国家、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力争创建1-2个国家、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5.不断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
提出完善体系、提升能力、深化改革、创新模式的基层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实现“一中心一特色”的专科专病科室差异化突破性发展。探索慢性病长处方、中医治未病、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开拓康复护理型、安宁疗护型床位,开展功能社区健康服务。
到2025年,每个区重点打造2-5个达到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标准的标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人群全科(家庭)医生签约率不低于70%。
6.积极增强妇幼和老年健康,有序拓展全周期健康服务
提出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保障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积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逐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等“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依托社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多措并举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到2025年,每个区至少建设1所承担示范指导功能的托育机构,全市建设100个政府主导的托育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40%,开设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达到70%。
7.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方位赋能卫生健康事业
提出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推进药品耗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等方面医改推进思路。
到2025年,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分别不低于90%、80%、60%。
8.统筹强化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夯实卫生健康发展基础
提出人才、科技、财政保障、信息化和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到2025年,选拔资助医疗卫生顶尖人才10名,医疗卫生领军人才50名,医疗卫生中青年骨干人才650名,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参与1-2项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达到150项。
(二)针对短板弱项,提出7项工程专栏
1.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程
2.大健康产业与卫生健康事业融合发展工程
3.专科特色化医院建设提升工程
4.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工程
5.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6.健康老龄化工程
7.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
五、组织保障
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综合保障、加强评估督导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