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277号建议的答复

        2022-10-10 18:00
        发文单位 武汉市教育局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10-10 18:00 效力状态 有效
        主题分类 教育 索引号 010890019/2022-28613

        一、已做工作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名片,我市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武汉基础教育前行的每一步,推进更加公平和优质的基础教育成为福民强市的重要引擎。

        一是普惠成为幼有所育鲜明底色。从实施四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到建设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从抓好“建公扶民”重点项目到推进“以质图强”重大战略,从保障“有园上”到实现“好入园”,学前教育已经从教育体系最大的“短板”变为教育发展最快的“潜力板”。相继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市教育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编制各区幼儿园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为学前教育资源稳定扩容、科学布局提供有力支撑。2017-2021年,我市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连续5年超过80%,学前教育惠及民生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延伸。

        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带来民生新获得。制发《市教育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完善全市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审批及实施监督的通知》,对《武汉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0-2035年)及近期建设规划》进行了符合性审查,在职责范围内有力保障了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及义务段学校优质均衡。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有教无类“每个都要学好”,更加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为更多孩子、更多家庭注入信心,增添希望。从“六大机制”“四项行动”,到“五个优化”“一个提升”,再到城乡一体、共建共享,义务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中央“双减”政策实施后,我市打好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组合拳”,出台落实“双减”十九条措施,举办教师“双减”劳动竞赛,确保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教育进一步回归学校主阵地。义务教育学校100%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打造汉版“好作业”。课后服务全面开展,自愿参与率达97.07%,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三是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持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渐进完善,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探索前行。从2017年起,实施领航高中、特色高中培育工程,17所领航高中、25所特色高中成为发展“头雁”。截至2021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优质高中在校生比例分别达到99.18%84.83%202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落户”武汉,助推我市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升级”。

        四是信息化为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2019年,我市入围8个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新征程。以“六大行动”为锚点,推进育人过程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教育服务精准化,实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的“智慧”支撑更加有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端”课堂在武汉教育云平台绽放,保障“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市编制部门组织实施编制重新核定工作,研究提出《关于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的意见》。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武汉市事业编制周转管理办法(试行)》,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目前,全市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25万名,相比重新核编前增加编制1.5万名,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我市教育系统基本构建起以事业单位集中招聘为主体,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和公费师范生接收安置相结合的教师补充机制。2016-2021年,全市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集中)补充教师5158名。市委编办出台《武汉市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试行)》,主要用于市直教育、卫生、科技等重点领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市人社局支持学校开展竞赛教练、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紧缺人才专项招聘。每学年各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初级中学具备高级职称、小学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纳入政府绩效目标。2016-2021年全市教师交流人数达到1.52万人,较好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师资差距。我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规范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有关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效能、更加公平、更有温度的现代武汉基础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五育”融合发展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深化有效德育工程建设。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为支点,发挥武汉地方特色资源育人功能。深化“双减”工作,“减负”“增效”两手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聚焦优化供给,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强幼儿园园务管理现代化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学前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优质幼儿园建设和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完善办园水平等级认定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学区制建设,持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建设、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快速优质成长共同体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持续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深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入推进教育关爱行动。加快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加强领航学校、特色学校建设,支持普通高中创新培养模式,形成课程特色和办学特色。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计划。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办好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专门教育。

        三是聚焦改革创新,激发基础教育活力。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设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高宽带网络和以5G网络为基础的区域性智能教育无线网络。实现班均带宽100M。建设30所五星级智慧校园,建设300所四星级智慧校园。推进智慧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化应用。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以建构多元课程为核心,探索各级示范校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有效途径。以“3+1+2”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为重点研究方向,打造各级新课程改革示范校。以推动课堂教学转型为着力点,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模式,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等课程体系。深化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四是聚焦教有优师,建强基础教育师资。落实动态核编成果,督促和指导各区结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分年度合理制定用编计划,加大教师招聘补充力度,发挥动态核编效益,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加强教师公开招聘,采取事业单位集中招聘、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补充。深化教师轮岗交流,进一步发挥绩效工资分配和职称评定杠杆作用,激励和引导教师参与轮岗交流。规范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拟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编外教师管理,在总量核定、招聘补充、合同聘用、考核管理、待遇保障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促进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市委编办将督促指导各区盘活用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推动“区管校聘”、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等管理措施,做好本区域内学校之间、学段之间编制和师资力量的统筹分配、及时调整工作,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提升编制使用效益,更好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支持口区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围绕“两抓”(“轰轰烈烈抓质量、踏踏实实抓管理”)主题,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科学建立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氛围。


        武汉市教育局

        2022930

        微博
        微博二维码图片
        手机版
        移动端二维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