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市供销社)勇担重任、依法履职,根据《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行使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职能,按照《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在规范行业管理上持续发力,在推动两网融合上不断探索,为生态文明建设集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长效服务动能。
一、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回收模式。一是制定了方案。市供销社主动联合城管、财政、商务等部门制定了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实施方案(武供社办〔2018〕7号);二是编制了规划。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要求,编制了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专项规划;三是探索了模式。创新总结了“四主四辅”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模式(保洁物业前端回收、定时定点直接回收、分类企业一体回收、回收站点就近回收主渠道,推广利废企业专项回收、绿色积分奖励回收、智慧平台网上回收、低值物品兜底回收),2019年8月23日,省住建厅、省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文,要求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工作,武汉模式在全省推广。四是出台了政策。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的意见》(武政办〔2019〕113号),明确了新阶段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政策。
二、引导融合协作,保障分类全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生活垃圾分类承包企业融合协作、无缝对接,生活垃圾分类后的有市场价值再生资源全回收得到有效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着力解决社区疫情防控状态下居民可回收物(再生资源)交投难的问题,假期不休,联合市城管委在全市启动回收进小区试点,配合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堆积物变废为宝。各区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辖区回收站点开展就近回收。随后,迅速研究制发正式文件,组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区域持续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进社区”活动,为全面重启的垃圾分类工作作出贡献。三年来,累计实现垃圾分类回收超百万吨。
三、倡导引领示范,持续定向回收。发挥市供销社下属绿色文明公司服务主体作用,倡导市直机关引领示范。加强沟通,积极协调,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题会商,拟定了公共机构定向回收管理办法,争取实行市直部门及下属单位、区直公共机构定向回收处置全覆盖。近年来,组织定向回收服务省直、市直和省内公共机构500余家,在社区设置废旧纺织品回收箱4300多个(其中绿色文明回收投放657个),每年回收废旧纺织品3000多吨,累计回收公共机构“四机一脑”等各类回收物近50万件。
四、线上线下结合,推进智慧交易。市供销社联合有关企业,投资组建了全国首家专业从事城市矿产交易的金融市场—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提供系列综合配套服务。目前,交易会员发展到200余家,交易范围覆盖全省、拓展到省外,交易品类涵盖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等5大类近20小类,累计交易近百亿元,线上交易量累计突破1500万吨。同时,市供销社支持协调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回收交易平台推广,线下回收服务以再生资源骨干企业为主体,按市场化模式有序推进。智慧交易平台“众石回收”开通以来,已累计收派3.3万余单、回收各类再生资源350余万公斤。
五、把握关键环节,支持加工利用。一是推进分拣中心建设。分拣中心是回收体系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市已建设专项分拣中心44个;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的意见》(武政办〔2019〕113号),联合市商务局制发《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资金扶持实施细则》(武供社办〔2022〕15号),正在新城区推进建设8个绿色综合分拣中心,提高低值物回收服务规模。二是支持加工利用。回收的价值在于加工利用,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正积极参与,金凤凰纸业年回收黄板纸生产高强度瓦楞纸60多万吨产值20多亿元;华夏玻璃公司年回收利用废玻璃7万多吨,再生各类玻璃容器4亿多支;格林美和博旺兴源公司年回收拆解废旧家电100多万台。
六、加强典型示范,推动长效服务。持续开展行业调研指导,推动典型企业引领示范。2020年以来,长平兴盛再生资源公司入选商务部百家重点再生资源企业,长平兴盛、宝哲、紫烽等三家公司在华中区域率先通过绿色综合分拣中心论证,宏昌炉料、风神冲压件等两家公司通过工信部废钢基地论证,一批大型分拣中心都积极创造条件提档升级参与论证,回收行业典型示范效应正在凸显。2021年,制发《关于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指导各区落实行业联合监管,夯实区街社区联动、行业安全共管、部门协作共治、行业形象共创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高质量长效发展保驾护航。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