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财政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强化财政收支管理,支持打造经济、城市、民生升级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423亿元,增长8.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2亿元,同口径增长10.1%,收入规模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四位。全市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2.6%,收入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24亿元,其中民生支出达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民生支出增幅高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4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1.6%,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民生和重点支出的需要。
一、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政策调控、资金引导、规范管理、财政服务等手段,推动经济增长和动力转换。
(一)大力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积极统筹运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5.8亿元,支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设立天使、创投、产业投资子基金51支,全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到116亿元,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支持414家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存储器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和汽车、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技术改造、提档升级。及时拨付启动资金,支持实施“创谷”计划,促进加快发展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大学生特区等各类创业创新载体。落实激励政策,支持引进116名城市合伙人,支持打造产业创新领军团队。
(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水平提升。投入资金30亿元,支持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扶持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5个中心村项目建设,推动六大山水田园赏花区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发展带。支持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安全饮水工程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运用信贷风险补偿、费用补贴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通过“惠农贷”、“涉农保证保险贷款”发放贷款65笔3.4亿元。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惠及49.9万户农民。
(三)开展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
一是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针对营改增带来的变化,会同国税和地税部门开展纳税辅导和政策解读活动,方便企业办理涉税转换事项。根据营改增后地方税收结构的变化,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我市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强化财源筹划和税收征管,按新的口径对财政收入进行核算、调库,实现营改增后新老体制平衡过渡。
二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对2015年取消、停征的收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稽查,加强以票控费,做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滚动管理和主动公开。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政策,降低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总费率,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三是结合中央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相关要求,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奖补资金6800万元,配套安排奖补资金,用于奖补我市钢铁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支持化解粗钢产能55万吨。
(四)坚持不懈加强财源建设。强化财源信息互通共享,完善财源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及时了解纳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税务协调和定期回访,及时掌握收入动态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及税源变化情况,实施精准服务。建立全市建筑服务业税源监控和税收协同管理机制,对我市在建及新招商、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夯实存量财源,拓展增量财源。
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为切入点,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创新政银企合作服务模式,设立并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融资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资金”6.21亿元,为我市43家小微企业提供周转资金支持。制定出台《武汉市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工作方案》,为获得政府采购合同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在推行的半年内提供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金额超过2000万元。
二、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促进民生改善和城市功能提升
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支持防汛抗灾和脱贫攻坚为重点,把七成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到直接民生领域,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体会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全力支持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面对“98+”的特大洪涝灾害,坚持思想与工作先行一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通紧急拨付绿色通道,及时拨付资金5.9亿元,保障抢险救灾物资购置、转移和安置群众、排渍排涝所需资金及时到位。统筹集中资金23.4亿元,落实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方案,打好加快推进灾后恢复农业生产资金提前量,保障市场有效供应;支持水毁bt365.me_S365网络超时_365是黑平台吗修复、中心城区排水能力提升、新城区水库泵站建设、河道堤防建设等四大水利工程共297个重点项目建设。立足长远,推动变水患为水利,认真谋划2017-2019年灾后重建财政支出中期规划,建立重点项目滚动预算,推动我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提升。
(二)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建立精准扶贫投入保障机制,投入资金19亿元,大力支持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助学扶智、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五个一批”政策落实,支持交通、水利、电力、危房改造、生态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六大扶贫工程”,对省确认的271个贫困村增列精准扶贫资金,对革命老区880个行政村及时安排村级公共事务专项资金。建立区级资金整合和资金统筹使用机制,有关区按新增财力的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清理回收存量资金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为全市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提供财力保障。
(三)支持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投入资金205.8亿元,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保医疗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支持保障房、棚改房等安居工程建设,对6800余户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债务,推动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100个贫困村卫生室新改扩建。支持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助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
(四)促进教科文体事业发展。投入资金82.8亿元,加大教科文体事业的扶持力度。健全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支持48所学校配建和100所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推动664所中小学校园安全视频系统升级、53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10个高水平职教实习实训基地启动建设。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科技条件保障力度,支持实施公民素质行动计划和基层科普活动,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加大文化五城建设和文体惠民投入,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建成开放、首届武汉马拉松等文体活动成功举办提供财力保障。
(五)着力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投入资金234亿元,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建攻坚计划的投融资需求,支持航空、地铁、快速路等城市综合立体交通发展,加快推进机场第三航站楼、中山大道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推动地铁六号线、机场线按期竣工,建成微循环路117条,促进全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结合绿色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森林、湿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保障湖泊保护、河流堤防综合治理经费需求,推进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实施,落实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全面推进治水、治气、治废及垃圾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提高财政运行效率
着力推进财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构建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财政管理体系。
(一)深入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改革的要求,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起草了《市级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改革方案》和《市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改革方案》,2016年7月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印发执行。为促进改革方案深入推进,配套制定《武汉市深化财政专项资金改革议事工作规则》,各责任单位进一步细化运行规则,指导各区搭建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工作平台,切实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规范和聚焦支持力度,财政专项资金放大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为建立我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通过市委市政府印发全市执行。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收入下划、确保基数、同增同减、共同发展”原则,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将市级收入下划给所在区属地管理,充分调动各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实现市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事项,对经常性、固定性转移支付提前告知各区,2016年市对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较上一年提高3个百分点,加强区级财政统筹能力。
(三)加强预算管理改革。加大政府预算统筹能力,加强预算数和执行数的衔接。将水土保持费、政府住房基金等项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制发《关于编制2017年市级财政预算和2017—2019年重点领域中期财政规划的通知》,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公车改革等政策等变化,做到应编尽编、应保尽保。结合全市“十三五”规划和当前重点工作,在农业、科技、教育、环保、水利、城建等六个重点领域试编三年滚动预算,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
(四)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出台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支持江汉六桥汉阳岸接线工程等6个项目入选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推动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环保、养老等公共项目启动与社会资本合作。
(五)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覆盖面,组织对47户市直部门开展整体绩效目标编报试点,整体编报比例同比增加56%。制定2016年度市直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案,重点选择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支出实施绩效评价,2016年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达216个,涉及财政资金167亿元,评价资金量占公共财政项目支出比例达63%,较2015年的37%大幅提升。在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同时,努力强化评价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扩大第三方机构参与范围,2016年第三方机构评价资金量占绩效评价资金比例超过50%。
(六)积极推进政府资产报告试编工作。积极把握中央将武汉作为政府资产报告编制试点地区的契机,进一步推进政府资产管理提高水平。制定《关于做好武汉市政府资产报告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努力克服涉及面广、上溯历史久远等困难,对政府代管资产和经管资产等15大类、107个子项、430个指标进行全面清查,试编2015年政府资产报告,基本摸清我市政府资产“家底”,推进政府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四、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不断提升,财政的基础性制度性支撑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出台《关于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和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处理。向部门单位印发《关于清理回收2016年预算资金的函》,做到提前告知、上门服务。加强支出预算执行分析和监控,实行预算指标日清月结管理。在预算编制中将当年预算与结余结转资金结合安排,从源头避免形成结转。通过全面清理结余结转资金,全年共盘活存量资金20亿元,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惠民生。
(二)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配套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出台了规范交通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和财务管理等规定,结合实际推动在全市贯彻落实。积极支持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坚持以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为抓手,确保“三公”经费实行“两个不超过”,即预算数不超过上年预计执行数、执行数不超过当年预算数。继续压缩会议费等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按照预算法和国务院2014年43号文的规定要求,将省转贷我市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全部纳入年度预算,科学合理控制全市债务规模。有序推进3批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和降低政府融资成本。按季上报全市政府债务统计分析报表,通过分析存量债务的规模、结构、变化、结余等情况,对我市债务总体风险状况进行监控,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四)不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建立健全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及时对财政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和政府采购信息按要求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丰富公开形式和解读渠道,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完整性和通俗性,根据清华大学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在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综合排名中我市位列全国第5,在前三年分别位列第58名、第10名、第6名基础上,再次取得新的突破。
(五)依法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全面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和财政财务决算核查,对40家运营和经销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财政补助资金检查,对27家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组织开展居家养老补助、涉农惠民资金补助、财政票据使用、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等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五、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干部队伍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和一岗双责,树立高效、务实、为民、廉洁的良好形象,以务实重行的作风推进全市财政事业不断前进。
(一)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全局党建工作首要政治任务。制定实施方案、“主题党日+”任务指导书等文件,在全局27个基层党组织和678名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两学一做”知识竞赛、“主题党日+”专题活动。局党组书记带头落实“书记上讲台”制度,为全局党员干部上专题党课2次,其他局领导为所在支部党员讲党课共计15次,并邀请市纪委和市委党校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授课,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围绕“四讲四有”在全局开展“合格党员标准大讨论”,通过人人发言、人人表态,使全局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得到强化。先后通过“微党课”、“清风正气传家远”、创建“党员示范岗”、践行“党员常青”精神等活动,不断丰富方法手段,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
(二)持续狠抓作风建设。切实将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推进财政工作的重要一环。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带头抢抓机遇干事创业,解决学习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在全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查找整改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上墙”、“上网”和公开承诺等方式,晒出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对查找出的共性问题以制度规定形式进行规范,防止问题反弹;对个性问题有具体解决措施和办法,防止“下不为例”。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活动,局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财政部门,进行专项督导,扎实做好履职尽责“最后一公里”的工作。
(三)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将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弹性办法”和执行党风廉政制度的“刚性措施”有机结合,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严格实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管理,完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体系,实现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全覆盖。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开展2016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报告会,进一步增强“两个责任”意识。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进一步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建立财政内部控制“1+6+N”制度体系,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认真开展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节假日等重要时点开展监督,明察暗访各类公款吃喝、违规发放礼品、公车私用等问题,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
(四)深入企业和基层开展调研和服务。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局领导年度基层调研计划安排和基层对口联系机制,全年局党组成员先后深入基层调研共282次,完成调研报告65篇,其中《推进我市重点企业税源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关于促进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等调研成果均获市领导参阅签批并被党委政务信息平台采用。组织武汉市“同心·注册会计师服务团”入驻武汉·中国光谷自主创新服务示范基地,为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辅导。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干部成立工作组入驻黄陂区长轩岭街仙河店村开展精准扶贫,实现全村贫困户在现有标准下全部脱贫。
回望过去的五年,武汉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财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由201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423亿元,年均增长1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67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322亿元,年均增长14.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1年765亿元,增加到2016年1524亿元,年均增长14%。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1年的62%提高到2016年的71.6%,“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财政专项资金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国库集中收付、预决算信息公开、营改增等财税改革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管理等取得较好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市财政局将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到财政政策、财政管理、财政改革中,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财税政策,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确保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作出新的贡献。